金组评首页 >正文

民生无小事,实事暖人心

来源: 更新于: 2025-03-24 09:04:02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新时代基层干部作为民生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在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上持续用力,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基层党员干部办实事的“温度”。

沉下心去察民情,心细如发才能不断提升民生温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民情。民生实事不是办公室里的“纸上蓝图”,而是群众家门口的“柴米油盐”。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楼”,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房前屋后,常态化开展“敲门问需”“围炉夜话”等行动,在家长里短中倾听“沉默的声音”,从“吐槽抱怨”里捕捉真问题。要手持“放大镜”,紧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日常小事”,从屋顶漏雨的叹息、井盖松动的隐患中捕捉治理盲点;更要善用“绣花针”,以“解剖麻雀”的耐心梳理问题脉络,将群众口中的“牢骚话”转化为改进服务的“指南针”。唯有以“枝叶关情”的细腻,将治理精度嵌入民生末梢,方能以“小切口”织就“大温暖”,让群众在细微处见真心、于实效中得实惠。

静下心去解民忧,从容不迫才能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民心所向,政之所行。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既要“急群众所急”,更需以静制动、谋定后动,要沉下心梳理问题本质,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思维,要深入调研摸清矛盾根源,从“一人一策”的个案解决转向“举一反三”的机制优化。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像细水长流般持续跟进落实,既要当"协调员"整合部门资源,又要做"质检员"跟踪实施效果,更要成为"辅导员"培育群众自治力量。唯有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审慎态度,既保持为民解忧的热忱,又恪守务实笃行的定力,方能以从容之姿破解民生“方程式”,让实事办一件成一件,温暖持久浸润民心

俯下身去纾民困,真抓实干才能切实解决群众痛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干部要摒弃“坐而论道”的虚功,扎根矛盾集中、呼声强烈的区域,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蹲点调研”“一线问诊”直击问题核心,从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入手,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贴心事、暖心事,切实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工作中还需强化“穿透式思维”,既紧盯表象问题立行立改,更追溯根源推动制度补缺,将“一地之困”转化为“全域之策”。唯有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坚决杜绝“半截子工程”,方能将“痛点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让群众从“看得见”的变化中感受到“摸得着”的诚意。

民生冷暖见初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政策温度可感、服务效能可及、幸福生活可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绘就更有质感的民生画卷。(金川区委组织部 姚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