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组评首页 >正文

跨越“结构洞”,奏响驻村强音

来源: 金组轩 更新于: 2023-08-30 16:00:3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振兴,关键靠人,驻村干部是党组织派到基层一线,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结构洞概念来源于罗纳德·伯特所著的《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伯特将社会网络中某些无直接关系或关系间断的行动者之间存在的空隙称为“结构洞”。从结构洞的理论视角看,乡村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拥有大量的结构洞。而驻村干部凭借资源、组织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与不同的社会群体产生直接或是间接的联系,及时获取大量优质信息,成为最有力的结构洞占据者,实现了帮扶村与上级政府之间、派出单位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双重联结。要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帮扶作用,通过智识嵌入、关系融入和资源整合,加快信息共享交流和多元化资源传递,优化乡村社会网络结构,奏响驻村最强音。

夯实理论学习的根基,打开智识嵌入的锦囊,突破思维“桎梏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作为肩负帮扶乡村振兴的驻村干部理应将学习摆在首要位置,不仅要自己学的扎实,还要让群众学的容易。驻村干部作为嵌入式治理的重要主体,要充分熟悉村治场域环境和规则,降低文化排斥性对工作的影响。要切实做到上接中央指示,深谙政策,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升自身政治素质;要尽心做到下沉群众一线,把国家的方针政策翻译成通俗的语言,讲给百姓;把日常的价值规范精炼成耳熟能详的短句,广泛流传;把先进的治理理念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方案,集体研讨,惟其如此,方能有效落实驻村帮扶政策,潜移默化地将价值规范、先进的治村理念、较高的文化素养对乡村进行智识性嵌入,突破传统思想的桎梏。

厚植一心为民的情怀,萃取关系融合的良方,当好群众“知心人”。

传统乡村以血缘和地缘为组织基础建构了内生秩序,致使驻村干部成为打破秩序的外来新生力量。一旦无法与群众之间产生人情交换和情感联结,就会受到参与张力,影响帮扶工作的推进。因此需要“嵌洞固基”,打破现有结构洞,重塑新的关系结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关系融入的角度来看,驻村干部要积极构建与当地村民的人际关系网络,首先要与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部分驻村干部驻村不住村,挂名不作为,“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了解民情民意,不共情民生疾苦。驻村干部要真住、真做,多交基层朋友,做好群众邻居,用真挚的沟通了解群众所想所盼,用坚守回应群众所期所急,方能让群众接纳和认可,成为群众信赖的驻村干部。其次,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和村干部的关系,通过渠道互动促使驻村干部获得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外部助力和内部发力的良好局势。驻村干部唯有融入地方关系网络,填补政府与群众之间、派出单位与群众之间的结构洞,才能重塑关系网络,打通柔性治理之路。

秉持挺膺担当的恒心,寻求资源整合的密钥,奏响驻村“最强音”。

扶贫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乡村往往存在资金缺乏、资源稀缺、组织不力等问题,驻村干部作为嵌入性力量,要善用政府政策,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强化治理手段;借助单位的资金与物资保障开展扶贫工作;发挥个人的关系网络优势,调动各类资源的支持。从目前驻村扶贫进程来看,部分驻村干部留村不留心,留人不留责,整天坐在办公室混资历,敷衍了事。驻村干部中不乏优秀的年轻干部和经验老道的老干部,有着丰富的人脉、物资等资源,可以通过积极调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丰富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将内部优势资源推出去,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配备的最大效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源的给予是暂时的,驻村干部还要在了解乡村产业、群众就业现状、技能短板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方案,一往无前闯出一片乡村振兴新天地。

作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驻村干部要重塑乡村规则体系、拓展社会联结方式、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填补结构洞,让乡村关系网络更广泛、让资源流通更顺畅,书写新一代的驻村故事。永昌县委组织部 姜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