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金昌市产教融合联盟自2021年7月成立以来,紧跟金昌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把握产业发展前沿,紧扣打造“2+4”现代化产业集群,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围绕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创新创业等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打造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培养高地,破解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专业产业结构匹配滞后、服务创新能力不高等难题,助力金昌经济社会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
联盟理事会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多方协作,建立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对话机制,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联盟内部形成工作合力,激发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中高职一体化培养
育人成效明显增强
联盟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对接“2+4”现代化产业集群重点需求,形成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业教育专业设置有机衔接,近3年,全市中等职业院校通过“2+3”联合培养,为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输送优质生源大幅上升,其中市理工中专输送226人,技师学院输送103人,永昌职业中专输送3人。
联盟各院校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收获颇丰。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多次成功承办省级技能大赛和市级技能大赛,组织师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91 项,参加国家行赛获奖35 项,参加创新创业类赛项获奖108 项;市理工中专组织师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省级奖项53 项;永昌职专组织师生参加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58 名学生、20 名教师获奖。
产教融合持续深化
招生就业成效明显
联盟理事会搭建联盟云人才就业平台1 个,深度对接金昌市“2+4”现代化产业集群,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教育专业中对接本地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的专业点数占总专业点数的比例达80%。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积极与对口企业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订单班”10个,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共计完善课程标准50余个。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招生就业成效明显,学院2021年招生2430人,2022年招生3340名,志愿填报率、新生报到率、计划完成率、生源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居甘肃省51 所本专科高校前列,真正实现了由“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
协同创新提质增效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联盟理事会坚持主动发挥教育科研优势,以强化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为导向,围绕“2+4”现代化产业集群,积极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推广,先后与金铁集团、金昌鑫盛源、甘肃元生农牧等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与甘肃省膜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建藜麦资源化利用与开发协同创新基地。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甘肃省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科普基地。在科研服务方面,联盟各院校以教研促教育质量提升。
教师发表论文在中国知网收录206 余篇,获批立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71 项,金昌市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
在社会培训方面,充分发挥金昌市产业工人、基础教育师资、学前教育师资、职业农民、退役士兵等培训教育基地作用,年均培训规模3000人次,年均技能鉴定2000人次。
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为链上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举办了服务全市“2+4”产业链专场招聘会,邀请市域内40余家企业参加,2021届毕业生累计在金就业26人,2022届毕业生累计在金就业168人,2023届毕业生在金实习577人次,其中金川集团公司186人次。
持续擦亮党建品牌
“三教改革”不断深化
联盟各院校按照“德技并修”“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共同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学院党建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打造了“四个三”“11234”等“党建+”品牌项目。挂牌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6 个、市理工中专12 门思政微课获得省级立项、永昌职专17 门思政微课获得省级立项,冶金学院、永昌职专被评为“金昌市文明校园”,市理工中专被评为“金昌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严格落实职业教育标准,不断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改革,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全市职业院校共参与完成19 个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21个专业、29个证书被列为教育部“1 + X 证书”制度试点,立项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8门、“课程思政”微课87门、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
在教师培养方面,建立了专业教师、专家、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资源库,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教职工教学水平。2021年以来,联盟各院校教师共获得国家级荣誉1 项,省级荣誉17项、市级荣誉4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