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近期修订了《金昌市县(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金昌市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办法》《金昌市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专项考核办法》等7个办法,着力改进完善年度考评工作,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树立实干导向、健全“比”的机制,激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注重差异化,分层分类考核评比。精准合理界定考评对象,将县区分为生态功能区和重点开发区两类,市直部门分为综合、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其他部门四类,市属企业分为商业一类和商业二类两类,强化同类别单位之间的比较,避免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现象。根据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精准设置各有侧重的差异化指标,如生态功能区侧重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经济发展部门侧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商业一类企业侧重经济效益考核,强化了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对领导班子正职、副职及职级干部实行分层分类考核,把相同类别干部放在同一平台、用同一尺度进行比较,强化了同类别班子及干部之间的横向比较,提高了考核的精准度。
注重导向性,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坚持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在哪里、考核就跟进到哪里,大幅上调高质量发展、十大生态产业、项目工作、招商引资、向上争取、生态环保、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类指标权重。充分运用项目工作、招商引资等市委市政府重要专项工作考核结果,将其直接列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综合得分加减分项目,一个优秀等次加10分,一个较差等次减5分,激励干部创新突破、一流干事。建立考核指标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年底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审议考评内容,并对指标构成及赋分权重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年度考核始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注重精准度,考准考实工作业绩。通过监测评价、随机接触监测、调研研判、业绩测评和重点督查考核等方式,全面准确了解掌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日常表现。按照市委年初亮目标、年中亮进度、年底亮成果的工作要求,设置业绩测评程序,每年分三次对市管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完成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情况进行测评,同步在单位内部进行两次民主测评,全覆盖开展一次班子和干部调研研判,并随机对有问题的班子和干部进行重点督查考核,形成日常监测、多方印证的近距离考核机制。
注重抓“两头”,切实提升考核实效。把评判优劣贯穿考核全过程,在民主测评、上级评价、部门评价、业绩测评等各环节中,按优劣程度界定为A、B、C、D四个档次,规定评为A档次的不得超过考核对象的30%、评为C和D档次的不得少于考核对象的15%,通过严格的比例限制考出优劣、比出干劲。将领导班子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业绩奖金挂钩,其中:班子为优秀等次的,上浮20%发放;良好等次的,全额发放;一般等次的,按80%发放;较差等次的,按60%发放。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使用、职级晋升、培养教育、管理监督重要依据,班子评为较差等次或连续两年评为一般等次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整,其他市管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党政领导干部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等次的进行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领导干部评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的,降低一个职务或者职级层次任职。通过刚性运用年度考核评定结果,末位淘汰传导压力,倒逼干部实干争先。